年后第一周,海内外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可能都感到有些懵圈。中国的股票市场表现糟糕,尤其是以龙头电池股票为代表的“赛道股”,跌幅接近20%,带动创业板指一周跌幅超5%,市场亏钱效应强烈;中国的利率债市场表现糟糕,十年主力国债期货一周跌幅超0.7%,幅度很大(国债期货杠杆倍数高),5年期等利率债现货在过去一周收益率大幅上行;美国市场在周四后也出现了股债双杀的局面,纳斯达克指数两日跌幅达5%,美债在美国1月7.5%的CPI数据公布后一路飙升,突破2%后最高达2.05%(后在周五夜盘利率有明显回落)。
一、超预期的新能源板块
新能源股票的走势可能让很多投资者都接受不了,要知道春节期间刚刚传来好消息,某国产新能源汽车龙头品牌在1月份的销售数据非常火爆,同比和环比都高得创纪录【超预期的数据】,不少新能源板块投资者都顺势预期虎年开局一定是一番红火的上涨景象。
可是实际上却来了个让相关投资者谈虎色变的想从记忆里删去的一周。
市场是个客观的意志集合,个人和某个小集体的主观想法和盼望对市场的影响力是微乎其微的。“按照主观盼望去投资”也被列入投资禁忌之一,节后一周的权益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一古老投资教条的威力所在。
我们在上一期的观察报告《预期吹弹可破,等待经济企稳信号》中也明确提到了,投资框架中的经济基本面方面仍然处于弱势状态,这一因素会对股票市场产生持续深刻的影响,因为现在股票市场与经济基本面的相关度在不断提升,情形与20年前的A股市场上市公司结构有了很大不同。而经济基本面的孱弱不仅会对股票的当期利润产生即时的影响,还会通过改变利润的趋势从而影响估值。
同时,无风险收益率本周的飙升对股票市场也并非利好消息。分子端的抬升是不确定的,而分母端的抬升来的早而且猛,影响权益资产的现金流贴现计算结果。股市最不期待的一种分子分母组合悄然来临了。
当然资产自身内在的结构问题可能更加致命。以某电动车龙头品牌为例,多年的规模扩张下,其盈利效果的改善微乎其微,“赚吆喝不赚钱”,目前的动态估值达到200倍的惊人高估状态。
为梦想买单真的可以让人愿意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可能需要有几个环境因素,比如行业持续的高景气度,市场讲故事的本领异常高超让投资者如痴如醉,多到溢出的流动性资金支持(一个关键因素),以及翘首盼望中还没有公布的业绩数据。
二、超预期的国内金融数据
考虑到2月是主要经济数据的真空公布期,市场近期的关注焦点落在了1月信贷数据上是合情合理的。
信贷数据的重要性在交易中被放大了,更重要的是,信贷数据这个客体本身可能就在1月份经历了巨大的波动。
1月中旬,当时市场获得的银行反馈是,信贷需求疲弱,1月信贷开门红可能要落空,1月中下旬人民银行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措辞似乎验证了这一形势,因为人行领导当时的危机感明显比较强。市场在1月下旬出现了“债券连续上涨、股市连续下挫”的局面。1月PMI的公布增量信息有限,生产端情况尚可,但需求明显疲软,市场微观有库存被动积累的反馈。
就当大家认为这一局面会持续演绎的时候,市场出现传言,1月下旬银行出现了明显加快信贷投放的行动,1月信贷数据可能很高。大家意识到央行的发布会原来不仅仅是一个总结会议,更是一个行动的集结号会议。信贷“主动出击”的信号如此丰富。
从周四之前的几天来看,利率债市场仍然对“信贷数据没有传闻的‘3,4万亿,总量超5万亿’那么夸张”抱有一丝期待,毕竟经济的需求、房地产发动机的减速这些客观事实摆在这里,短期如何能改变?但是周四盘后公布的信贷数据还是太超预期了。信贷4万亿,社融超6万亿。要知道08年金融危机国家的整体救市措施也就是“4万亿”的总体框架,现在是一个月的信贷量。
非常好奇是哪些行业和主体获得了这些天量贷款,以及他们准备如何使用这些资金。但是商品市场在1月下旬的表现确实是领先的,有效的。债券市场忽略了这个重要信号。当时笔者认为商品市场的上涨可能意味着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要出现,但是忘记了,商品市场反映的往往是微观具体的信号,比如实体供需好坏,以及信贷放量投产情况。
超预期的1月信贷数据,可能意味着银行的行为已经发生改变,甚至可能是系统性的,框架性质的改变。已经有微观信息反馈,银行现在的贷款行为有额外的政策激励,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
2月信贷数据,还会超预期吗?
利率债市场密切关注该情况,因为央行指导下银行行为的逆转,足以改变游戏。
三、超预期的美国通胀数据
美国1月份CPI达到7.5%,超过了市场预期的7.2%左右。
美国和欧洲的CPI数据持续几个月超市场预期,这个在最近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很罕见的。
只能说,通胀这头猛虎(通胀猛于虎)已经在欧美显示威力了,以至于不断学习认错的市场,每次都低估了通胀的进展。
想必主流经济预测的框架范式里很难包括产业链因素,以及失效已久的通胀预期螺旋上行因素。而这在美国经济近一段时间以来发挥了很大的效力。
这可能是美国通胀数据持续超预期的一个结构性原因。
而美联储解决通胀问题的决心,是否像人民银行解决国内经济下行问题的决心这么大?毕竟,将通胀预期因素打压下去,是美联储可以做到的。产业链因素可能也在恢复之中了,海外的疫情已经明显缓解了,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都不大了。
美联储需要充分顾忌经济可能会受到货币政策收紧的负面影响吗?一定会,但美国经济基本面现在非常强劲,甚至过热,所以受到的收紧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可能很有限。
美联储需要充分顾忌资本市场可能会受到的货币政策收紧的负面影响吗?不一定会,但资本市场现在非常脆弱,甚至已经显出颓势,哪怕只是美联储的口头警告,都可能会让资本市场重挫。
资本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机会和好处,美联储可能没有理由继续偏心了。社会问题显然是更大的问题。